退休金比退休前工资低是为什么,养老金的政策及算法公式

为缩小养老金贫富差距,我国职工社保的缴费基数是设有上下限的。目前大多数地区缴费基数的上下限介于当地上一年度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

也就是说,如果参保人工资介于当地上一年度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应该按实际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如果参保人工资≥当地上一年度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的300%,应该按当地上一年度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如果参保人工资<当地上一年度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的60%,应该按当地上一年度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如果退休前的工资≥职工社保实际缴费基数,那么退休后的养老金大概率会低于退休前的工资。如果退休前的工资;社保实际缴费基数,明显属于低收入者,且一直能连续缴费,那么退休后的养老金有可能会高于退休前的工资。

但退休前每月工资7000多,退休后每月养老金3000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则未必正常,有多种可能性。

1、工资和养老金的关系

说起工资和养老金,这两笔钱其实属于不同性质,本不应该完全相提并论,但由于养老金的核定因素之一就是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而理论上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应该等于员工的劳动收入,所以两者也有内在的逻辑性和相关性,应该有合理的替代率。

按收入性质讲,退休前的工资属于劳动报酬或劳动回报。退休后每月的养老金属于养老保险的投资收益或投资回报。

工资性劳动报酬讲求的是多劳多得,能者多得。劳动报酬的高低是根据劳动者完成用人单位工作任务的绩效来确定的,是劳动者劳动贡献的社会经济价值的体现。劳动回报看劳动贡献,投资回报看本金大小。

也就是说工资水平的高低,要看劳动价值及相关因素,包括工作的数量,工作的质量、工作的经济价值、德勤绩效等多种因素,是由用人单位的薪酬制度决定的。

2、养老金待遇的决定因素

养老金讲求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水平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越高。必须先尽缴费义务,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时才可以以终身领取养老金的形式,获得用来保证晚年基本生活的投资回报。

养老金水平的高低,要看缴费水平及多种相关因素,计算公式中包括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计算养老金采用的社平工资基数、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本息总额、退休年龄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等多项因素,是由国家社保机构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决定的。

退休金比退休前工资低是为什么,养老金的政策及算法公式-1

基本养老金=基础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性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养老金计发基数×(1+参保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本息总金额÷退休年龄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50岁195,55岁170,60岁139)

如果参保人拥有当地建立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前在国企、县级及以上大集体、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工作,有正式编制,有人事材料作证的连续工龄,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享受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公式全国不统一,以退休地的相关政策为准。参考公式如下: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养老金计发基数×参保人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1.0%~1.4%)×1%

3、养老金大幅低于工资的原因

退休前每月工资7000多,退休后每月养老金3000多,多少有点儿不正常,替代率太低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性,但最大的可能性有两个。

一个是,用人单位为节省劳动成本,并没有按员工的实际收入足额缴纳养老保险,没有为员工按实际收入足额缴纳社保,而是打折或按最低缴费基数缴纳社保造成的,剥夺了员工的利益。

另一个可能是参保人缴费年限少,缴费不连贯,出现过较长时间的断缴造成的。此外,还可能是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低,员工退休早,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金额少等多种因素共振造成的。

退休前每月工资7000多元,单位也是按7000作为缴费基数为员工缴纳社保的,缴费年限不低于30年,在中等经济水平地区退休后,每月养老金保守讲,一般至少也不应该低于4000~5000元,如果单位还同时给缴纳了年金,还会更高。

结语

如上所述,退休前每月工资7000多,退休后每月养老金3000多,既可能是单位没有足额为员工缴纳社保的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员工个人缴费年限少,退休早、个人账户累计金额低等原因造成的,亦或是兼而有之的原因造成的。

总之,养老金待遇不看你退休前工资多少,而是看退休地计发养老金采用的社平工资基数的高低、参保人在职时的缴费水平的高低,以及缴费年限的长短。

(0)

大家还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