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是什么意思(经济周期的划分指标)

1929年美国爆发了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大量企业破产,大批人员失业,许多家庭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只能依靠政府在街边提供的食品维持生活。与街边穷人忍受饥饿折磨的情形相对应的是,一些美国农场主却将大量卖不出去的牛奶倒入河里。

很多人可能感到不解,为什么这些农场主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愿意将其免费提供给饥饿的穷人呢?实际上,这些农场主的选择正是经济分析逻辑中“理性人”假设的现实表现。农场主知道,如果选择将牛奶免费提供给穷人,那么牛奶的冷冻保存需要支付一笔费用,雇请人手在街边分派牛奶也需要支付一笔费用。

因此对于农场主来说,理性的选择是将牛奶倒掉,这样才能降低库存成本,尽量使自己的损失最小化。并且越早将牛奶处理掉,自己遭受的损失才越小。

经济周期是什么意思(经济周期的划分指标)-1

那么,如何认识生产过剩危机背后所蕴藏的经济周期逻辑呢?简单来说,从整个经济社会来看,总需求的增加往往慢于总供给的增加。因此,随着经济增长,生产过剩会不断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经济危机。

这主要可以从消费、投资和利率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我们知道,总需求由本地需求和外国需求构成,而本地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

从社会总体消费情况来看,现实经济社会中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经济增长,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也会增加,但增加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显然,与微观经济分析逻辑不同,从宏观经济视角来看,消费不是取决于消费者如何在不同价格的商品中进行选择,而是取决于消费者把固定比例的收入用于消费的心理倾向。简言之,消费作为一个整体,主要取决于当期收入。

而从社会总体投资情况来看,现实经济社会中还存在投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即随着整个社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增加一单位投资所获得收益是递减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整个社会投资规模的逐渐扩大意味着企业对下游产品销售的供给不断增多,企业间的供给竞争愈加激烈,而激烈的产品销售竞争会导致产品销售价格的不断下降;

另一方面,整个社会投资规模的逐渐扩大意味着企业对上游生产资料的需求不断增多,企业间的需求竞争愈加激烈,而激烈的材料购买竞争会导致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升。因此,在边际收入逐渐减小和边际成本逐渐抬升的双重作用下,企业的投资边际收益会不断减少即投资收益率不断下降。

当然,投资收益率下降一点时问题还不大,因为只有收益是正的,企业还是会继续投资的。但是企业的投资往往是从银行贷款得来的,企业从银行贷款是需要向银行支付利息的。因此,企业对投资收益率的下降幅度也有一个“容忍程度”,即投资收益率应大于贷款利息率,这样企业的投资行为才有利可图,否则企业不会选择投资。

而由于利率又是不可能无限下降的,至少当利率降低到接近零的水平时再继续下行的压力会很大,因此随着经济增长,整个社会的投资需求也会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将不再增加。所以说,如果放任市场经济随意运行,那么当经济增长持续一段时间后,由于总需求的增加慢于总供给的增加,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必然会周期性爆发。

因此,基于上述分析逻辑,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的反危机政策:第一,既然放任市场自由运行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危机,那么就需要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适度的干预;第二,既然危机的爆发是整个社会供大于求的结果,那么就需要扩大社会需求以对冲过剩的社会供给,而刺激这有效需求的办法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引导。

(0)

大家还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