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大家对于跑赢通胀,不仅仅有执念,还有一个很严重的误区。
如果不把这一点给搞明白,不管是50万的养老钱,还是50万的投资款,最终都容易被置于风险之中。
不仅通胀没跑赢,可能连养命钱都没了。
产生通胀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经济发展,一方面是货币的超发。
先说经济发展,为什么容易导致通胀。
可能说经济发展很抽象,其实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经济其实是一个循环,通过生产,流通,销售,形成交易买卖,完成闭环。
当生产力进步了,生产出的商品总体价值,就会增加。
直接的结果,就是生产方的收入增长,带来的就是购买力的增长,这也是一个循环。
所谓的GDP,叫做国民生产总值,生产总值的背后,就是消费总值。
当消费力增长后,通胀自然就来了,也就是CPI的增长。
我们平时说的物价上涨,其实就是经济总体量增长后,进入的新经济循环。
当然,由于货币需要匹配生产力,势必会增加钱的印发,而一部分钱没有进入商品环节的流通,最终就进入了资产环节的流通,推升了资产的价格。
再说货币的超发,为什么会导致通胀。
市场上有一种言论,货币通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胀。
这句话既对,其实又不对,只能说货币超发容易引起通胀,但通胀本身和货币超发,并不存在正相关联。
隔壁的日本,最近二十多年,始终在用货币宽松刺激经济,但整个国家依旧处于通缩状态下。
因为货币最终没有真正意义上流入市场,相反大量的钱最终又被存回了银行,结果也就没有能够造成通胀。
理论上,当市场投放的资金越来越多,通胀的情况也就越严重。
但实际上,市场上流通的资金越多,通胀情况才会越严重。
两者的区别非常明显。
单纯按照货币总量去计算真实通胀,其实不正确,要看实际流通在市场上,不断进行交易的货币有多少。
市场上流通的资金多了,不断地买买买,最终导致了商品和资产的价格,都水涨船高,形成了通胀。
我们所谓的跑赢通胀,其实是市场上货币带来的物价通胀和资产通胀的加权平均。
生产力和货币,两者共同决定了通胀的情况,而钱的走向最终决定了到底是资产上涨,还是商品价格上涨。
而你的消费如果是停留在商品消费的时候,就关注商品价格的增长,也就是居民消费指数CPI。
如果你看重的是财富增长,那就要更关注总体的资产价格和货币总量的增长。
其实原因也就在“安全”两个字里。
我们假设,通胀率就是我们潜在的收益率目标。
从通胀的角度去理解,它并不会存在任何的投资风险,可以说是一个安全的收益率。
也就是说,通胀率,百分百不会失手。
而你去做投资,分为保本和非保本两种。
所谓的保本,其实就是你选择的金融机构,或者说是投资机构,承担了亏损的风险。
那么,这个机构能给到你的实际收益率,一定是低于平均值的,也就是低于通胀率的。
就比如银行存款、保险等等,它们其实换了一种形式,收取了安全担保的费用。
它们需要盈利,需要赚钱,所以它们从中赚取了相关的收益。
另一种投资,就是不保本的,比如股票、基金等。
浮动的投资,是完全有机会跑赢通胀的,但道理其实还是一样的。
这部分的投资机构,也要收取相应的费用,不论是交易手续费,还是佣金,亦或者其他费用。
所以,旱涝保收的投资机构,从中抽取了水分,总体的投资回报,依旧不可能跑赢通胀。
也就是说,如果选择保本的安全理财,是百分百跑不赢通胀,但能取得相对较低的收益,而非保本的风险投资,是有小概率能跑赢通胀,但大概率还有可能会亏钱。
一种是本金安全,但会比通胀增长慢一点的理财方式,一种是注重风险博弈,追求高回报的投资。
两种方式,不管是哪一种,本质上都不应该和通胀去做比较。
因为通胀本身客观存在,它不会因为你做哪一类投资发生任何的变化。
你跑赢通胀,说明投资的回报足够高,理财能力足够强。
即便没有跑赢通胀,也不用灰心,因为理财的道路上,大部分人和你一样,都没有能力跑赢通胀。
你的资产稳步增值了,其实也是保住了自己的财富。
比起那些为了跑赢通胀去投资,最终一无所获,甚至亏损的人来说,已经好很多了。
我们不能为了跑赢通胀而去理财,理财本身更偏向于规划,两者的目标性完全不同。
老年人有50万养老钱,其实已经不是一笔小数目了,在理财上一定要注意合理规划,宁可跑输通胀,也要追求安全保本。
更何况,对于老年人来说,跑赢CPI就行,根本没必要去跑赢资产通胀,或者说货币的购买力通胀。
老年人的消费,不会集中在什么资产消费,就好像绝大多数老年人不会有购房需求,是一个道理。
老年人的钱,大部分都是花在医院,或者是养老院里。
而老年人理财,也不是为了发家致富,而是为了能有一个品质的晚年生活。
你把钱投资在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里,万一发生了风险,投资失败了,你让这些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怎么样去解决。
就因为跑不赢通胀,就选择把钱置于风险之中吗?
关于养老钱,给大家几个核心的观点,一定要切记,尤其是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理财。
1、选择百分百保本的理财方式。
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理财,我给的建议是,百分百保本。
很多人会说你的理财方式太保守了,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更好的理财方式,包括买点基金什么的。
很多人“迷信”,只要分散风险,就能有不错的收益。
现实情况是,市场大环境差的时候,即便是足够分散,也会出现亏损。
而那些老年人,看着账户里的数字在减少,其实心理上是会存在压力的。
试想,养老钱越来越少了,谁又能高兴地起来。
另外一点,一般来说投资产品会牵扯到交易决策问题,而保本理财产品,不论是存款、保险、国债,都不存在交易决策,对于老年人来说,省心省力。
再说,又有多少老年人,真的懂那些有风险的投资方式呢?
很多老年人对于保本的概念都捋不清,之前P2P盛行的时候,还有一部分老人被骗,导致了大量的财富损失。
所以,老年人的保本需求,是一定要有的,不要去被任何的高收益所动摇。
2、注重现金流,而不是收益率。
第二个要点,就是老年人做理财要注重现金流。
现金流的概念,就是这笔钱在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可以保持流动。
因为老年人很容易有需要花钱的时候,比如磕磕碰碰,比如突发疾病等。
所谓养老钱,不是让你放在某个地方,不断增值用的,最终还是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养老钱最好的方式,其实是养老金这种,能够月月领取的。
即便每个月领取的金额不多,但能够做一点养老金的补充还是非常不错的。
即便是保本的理财,也有收益率一说,时间越久,收益率自然越高。
这就好像银行的3年期,5年期的存款,一定会比1年期的利率高。
收益率高固然更好,但收益率的优先级,要放在现金流之后,以免钱存进去了取不出来,要用的时候用不了。
3、短中长期搭配,进行合理规划。
50万元虽说资金不大,但其实也不少了,在做理财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时间上的错配。
就比如,拿出10万元,购买一些货币基金,虽说收益率低,但随时可以活用。
拿出20万元,去存个大额存单,3年5年都可以,时间是中期,但收益率会更高一些。
剩下20万,直接买个养老年金保险,每个月可以领取,直到终身。
把资金进行一定的错配,短期、中期、长期做一个组合,才是相对比较合理的规划。
这种理财方式的优势,其实就是防止短期理财的收益率波动,导致的收益损失。
分散一部分做中长期规划,有利于锁定一个稳定且可见的收益。
4、宁可花不完,千万不要不够花。
最后一点,其实是一个大原则,就是宁可这笔钱最终没花完,也尽量不要出现不够花的情况。
有一些老年人,会在养老的初期,就把养命钱大量的花费掉。
这也是因为理财不当所导致的。
过多的短期投资理财,加上相对比较高的花销,导致了养老金越来越少。
其实,养老金的使用,一定是在养老的后期,开销会更大一些,尤其是在医疗方面。
理财的最终原则,是有钱花,而不是钱越来越多,所以老年人更应该考虑,如果让这笔钱足够花,花到自己走完生命的终点。
再结合保本,重现金流,时间上的长短结合,最终给晚年生活,增加一个物质上的保障。
至于能否跑赢通胀,其实不重要,能否让自己的养老生活更有品质,才是关键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