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会问出这个问题必然是将上市公司和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混淆在了一起,以为上市公司的钱就是实际控制人的钱。
这种想法在小公司里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虽然大家都知道公司与老板在法律上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主体,但实际中公司的绝大部分股权属于老板或其亲属,老板说一谁敢说二?老板要公司财务想办法“合法合理”地将公司的钱变成其个人的钱,财务还敢说不?
不过,当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成为上市公司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大部分能够公司在上市前经过了多轮融资,所谓融资其实就是将公司的部分股份交给别人换取资金。几轮融资下来老板手里的公司股份可能连50%都不到了,剩下的股份由多轮融资后的其他股东瓜分。这个时候公司的钱就不再只是老板的了,而是全体股东的。
投资方可都是搞财务和法律出身的,经营上不一定在行但在保护属于自己的财产方面个个都是人精,创始人没有机会再像以前那样把公司当作自己家的银行随意提款了。
另外一方面,公司上市后需要公开各类财务数据,每年还要经过严格的审计,老板能够操作的空间变小了,一切行动均在监管的眼皮底下。
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在二级市场卖掉股票套现,一般来说老板不太愿意这么做,卖掉股票意味着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减弱,换了谁都不太愿意,除非真的到了极度缺钱、山穷水尽的地步。
二是股权质押,就是题主提到的方式。A股中有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质押了部分股票换取现金。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不卖掉股票、不丧失对公司控制权的情况下拿到钱。公司上市后股价往往会远远大于面值(1元),银行是根据股票的市场价判定借多少钱的,股价越高质押拿到的资金也就越多。
老板拿到这些钱后可以用于消费,也可以用于其他方面的投资。股权质押到期以后再质押一次就行了,保证了从银行借来的巨额本金始终掌控在自己手里。缺点是每年想要支付借款利息,但这些利息相比于长期占着质押本金带来的好处而言实在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