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吃俭用还房贷值得吗,为了还房贷你生活得多辛苦

十个有九个是因为还房贷过得非常节俭的,剩下一个没有房贷。我不禁要纳闷了,既然房贷让人如此痛苦为什么还要贷款买房呢?这不是花钱找罪受吗?还不如租房居住。

有的人说,不贷款买房结不了婚,这可能确实是贷款买房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我在网友们的回答中看到不少人是婚后才买的房子,或者是置换新房才贷的款,这就不存在不买房娶不了媳妇的事情了。

那么到底是房贷压抑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还是欲望与能力不足导致的呢?我的答案可能会让大家不高兴,因为我觉得是后者。先来说说我的贷款买房经历。

两次贷款买房均未感受到需要刻意节俭生活

本人坐标上海,看我的发文IP就知道了(有时候会显示浙江或者江苏,比较奇怪,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买过两次房,均采用了贷款形式。

第一次买房是在2011年,那时候上海的房价虽然没法和现在比但已经很高了,均价在2万元每平米左右。当年上海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万元。

换言之,在上海城市里工作一年买不起两个平方米的房子。

我的第一套房子的总价不高,一共143万元,首付83万元、贷款60万元、贷款期限为15年。声明一下,60万元全部为公积金贷款,利率相比于商业贷款要低一些,减少了部分月供,每月还款4000多元。

4000多元的月供在现在看来不算高,但在十一年前也不算低,我们家庭并没有感觉到因为需要还月供导致物质生活有大幅降低。原因是贷款贷得少,或者说房子买的小。

当时我准备结婚,女朋友觉得房子太小了,她看上的是一套总价200万元左右的房子,如果买这套的话意味着贷款总额将从60万元变成117万元,贷款本金将近翻了一倍。使用商业贷款可以将贷款期限拉长到30年,算下来每月月供在7000元出头点。

省吃俭用还房贷值得吗,为了还房贷你生活得多辛苦-1

实话实说,7000元的月供并不是不能接受但经济压力比较大,最后还是决定少贷些款买了143万元总价房子。

事后来看143万元的房子现在涨到了450万元左右,而200万元的房子地段好一些,目前总价在800万元左右,无论是上涨的绝对额还是比例,200万元的房子看着都更加划算。

不过,我并不为当时的决定而后悔,为了住更好的房子、收获更大的房价涨幅就要牺牲平时的生活,犯不着这样,房子本就是满足居住属性的,生活不只有居住。

第一套房子的贷款并没有贷足15年,2017年的时候我就提前归还了所有贷款,这么做是为了积累公积金以便购买第二套住房。

买第二套房子是在2019年,当时上海的房价出现了波动,有了一定的下滑,于是我果断出手。这次选择的房产总价依然不高,位置相对于第一套房子来说还要偏一些,总价在530万元左右。

根据上海限购规定,购买第二套房子最多只能贷款30%,也就是159万元。最终决定贷款150万元,采用公积金加商业贷款组合形式,公积金贷款年限为18年,商业贷款年限为30年,现在每月月供为9000元左右。

我和我老婆均有公积金,每月可以提取出来冲还贷,所以每月实际需要从到手工资中拿出来还款的钱也就在三、四千元左右,对生活影响不大。平时该省的地方省、该花的地方花,用不着刻意节俭。

其实第二次买房原本打算多贷一些款的,但受到二套房最高30%的贷款比例限制,如果买总价再高一些的房子则面临首付不够的问题。当时中介说可以使用首付贷,我身边确实也有这样做的朋友,但最终比较保守的我没这么操作。

有多少钱办多大事,贷款不宜超过个人能力范围

有的朋友贷款买房时是根据收入倒推的,而且是紧挨着的。

比如,夫妻二人每月平均到手收入为2万元,按照16000元的月供倒推可以贷款多少,再以此为基础选择相应总价的房子。这么一来每月能够剩下的就只有4000元了,这点钱在上海生活确实要精打细算,为了住在好的房子里减少其他方面的消费。

此外,夫妻双方都无法接受突然失去工作的打击,这就使得在选择工作时没有了任何主动性,休息一、两个月再找一份更适合工作的余量都没有。

他们这样做也许并没有问题,经过几年的苦撑后工资上来了,每月还贷压力也小了,关键是房子的价格还涨上去了,资产得到了较大的幅度的升值。

这要看个人选择,反正在我的观念中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要扣得太紧,留一点余力减轻生活与经济负担。

因此,我始终没有体会过为了还房贷得多节俭的感受。如果你不愿意这么生活就请在买房的时候选择小一点、位置偏一点的房子。任何一座城市的房子差价都是非常大的,别说没得选这样的话,又要面积、又要地段、还要学区的房子怎么可能便宜呢?

我们无法选择贷款买房但能选择买总价低一些、贷款少一些的房子。

另外,如果你所在的城市不是一线或者新一线的话,贷款买房时要更加慎重。不少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已经透支了未来多年的上涨空间,资产很难再有大的增值空间,房价甚至会转头向下。

试想,如果每月勤俭节约供着房子,而房价还在下跌的话心理将更加难受,甚至不知道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不论你是刚需还是投资客,请不要贷太多的款。

(0)

大家还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