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果有心去做一个统计就会发现,被裁员失业之后,找不到工作,然后决定去创业,这种创业的成功性有多少?其实大部分成功创业者他们都是不愁找不着工作的,而且很有可能都是别人抢着让他们去做帮手,但是他们最终选择了自己做老板,自己创业。所以如果被裁员了,觉得创业是职场人的最后出路,那这个认识是绝对错误的。
在一个单位里面做一份工作,其实是风险最小的谋生之道。而选择去创业,那是风险最大的谋生之道。所以真正能够保证自己创业成功的,应该是深思熟虑,做好准备,谋定而动,而绝不是为了所谓的生存去创业。
这里讲的创业,可并不是说不工作了,凑上个一点钱去,开一个麻辣烫小馆子或者摆一个摊子,或者是跟随别人去做微商去,那其实都不叫创业。准确的定义来说,那叫做自己寻找新的一种活法,或者自己找寻了新的一条职业道路。因为一般创业都是与自己过去的经验,或者过去积累的资源是有关联的。
拿大家耳熟能详的阿里巴巴创业来说,当年马老师是通过所谓的黄页销售,已经赚到了一笔钱,所以当时他手底下已经有了17个得力的助手,一起从北京杀回杭州,然后在马老师自己买下的房子里,进行的创业阿里巴巴。可以说此时马云已经有了骨干团队,有了公司的起始资金,还有了一个稳定的办公场所,只不过他进入了一个未知的莫名领域,所以也属于一次伟大的创业。
所以一个职场人是否决定创业,其实还是要审视自己现在拥有的资源,自己未来想做的事情,然后自己去评估未来是否能成功,这种成功需要的要素自己拥有了多少。如果自己什么也没有,只是看到某一个行业好像很赚钱,就毅然决然的抛弃工作,去做所谓的创业,那基本上就是要去交智商税了。
大部分职场人士是在某一个行业已经做得风生水起,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对这个行业也拥有了一定的资源,有可能起始缺少一点钱。此时那么想办法凑上创业的启动资金单定自己做,然后赚取的要比过去多得多的利润。 其实过去30年,大部分的创业者都是走了这么一条道路,这条路上的成功者是最多的。
拿最近的例子来说,不少公募基金的管理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明星基金经理。他们通过在公募基金公司担任高级职位,面向无数的理财者打出了名号,然后毅然决然离开公司,自己成立私募机构去做创业。那么我们想到他们已经拥有了潜在的客户,行业的认可地位,如果他们的水平仍然可以持续优秀表现的话,那么后续的创业之路肯定是成功的。
这些人哪一个是裁员之后才去创业的,不都是在公募机构地位如日中天之时,乘着热度去创业的。即使这样,他们的创业成功之路也不是个个都能成功的。